19092575717
拨打电话了解很多
清明节各地习俗揭秘
浏览量:940
作者: 宜昌万古殡葬网
时间:2019-03-08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各地习俗

  大中华地区

 河北

  在河北的上坟烧纸钱讲究“早清明,晚十一(农历“鬼节”)”。扫墓烧纸在清明前一周就开始了,而清明当天已很少有人去扫墓了。冀南地区则选择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扫墓。

 上海

  上海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踏青,每年清明前后祭扫出行人次近千万。由于改革开放推动公墓化的兴盛,而相关选址以外省的苏州、嘉兴等地为主。因此前往上述区域的人次达到一百余万之多,从而在清明前后数天往往会造成出省交通的拥挤。

  此外,青团是江南地区的清明时令点心。其主体由糯米粉制成,经青艾(草头汁)调和而呈绿色糕团,一般为豆沙馅或芝麻馅。食用时保留了寒食的习惯。对上海人而言,青团是清明祭祖时必不可少的供品。

  福建

  福建闽南并不一定只在清明节扫墓。扫墓日期一般有两种,泉州习俗是在清明节前后几天,漳州则有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附近扫墓,客家人则通常在春节之后。方式是,清理完坟墓环境后(如杂草、树木),先祭拜土地神,然后祭拜祖先。祭拜完后在坟墓上,用小石头压上“墓纸”,代表已经将坟墓修缮完毕。清明节当天一般是不煮食物,只吃冷的润饼,这是源于寒食节的习俗。

  四川

  四川都江堰放水节祭祀大典,祭祀李冰父子清明会(二王庙庙会)(成都都江堰)。

 香港

  清明是香港的重要节日,港人会到祖先坟前,焚烧香烛、冥镪,奉祭物多为水果、鲜花、烧猪或白切鸡。港人时常为避免人多挤迫,习惯提早数星期拜山,并不一定恪守清明当日扫墓祭祖的传统。

  早在港英时期,中港边界纵然自从国共内战结束,中共执政之后守护深严,但每逢清明,位处中港边界的沙头角禁区多会有限度地开放,让人到沙岭坟场拜祭;1950年至1970年代中前期,中国仍未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不少人亦会在清明节,以祭祖为借口回乡,人人身穿多层衣服,携带异常大量的日用品,用以接济乡间亲友,粤、港火车票亦会出现抢购潮和抄黄牛票的情况。

  近数十年,香港人为先人清除坟前杂草时,有人相信“火烧旺地”的易学说法,放火烧杂草,结果引发多宗严重山林大火,备受社会关注。2007年更有团体要发动“清明无山火誓师大会”,呼吁市民勿再放火除杂草。

  台湾

  在台湾,民众由于不同的祖籍与族群(福建泉州闽南人、漳州闽南人、客家人、外省人等),扫墓日期迥异,民众并不一定会在这一天扫墓(例如客家人春节开始即可扫墓,不少漳州人则流行在上巳节扫墓。)

  自从政府将“清明节”订为国定假日“民族扫墓节”放假一天后,许多工作忙碌颇需假期的现代人方可配合;使得愈来愈多依其祖俗,本非于清明节扫墓者,改选在清明节扫墓。清明节扫墓遂在台湾流行。

 琉球

  琉球人会在清明节祭祖扫墓,拜祭完毕后家族会在祖先墓前一起分享祭祖的食物。

其他

  新加坡

  东南亚地区拥有独特的宗乡会馆文化,其形成与华侨的清明节祭祖传统密切相关。正是为了处理同胞的身后事,早年闯荡南洋的华人共同凑钱置地,建“义山”(免费公墓),盖大伯公(土地神)庙,以实现共同的祭祖愿望,由此逐渐形成对东南亚华人社群起到重要凝聚作用的宗乡会馆文化。

  不过,在华人约占总人口75%的新加坡,由于土地资源有限,政府自1960年代起采取了移风易俗的措施,倡导华人改土葬为火葬,并在郊区建造了大型骨灰瓮安置所,市区内的坟场因此渐渐消失。如今在新加坡,若要土葬,买一处政府提供的坟地约需六七千新元(1美元约合1.52新元),不仅费用高昂,而且使用期只有15年。

  新加坡华人至今仍按照传统仪式扫墓,多半为闽南仪式。每逢清明时节,新加坡华人多会举家出行,亲戚朋友相邀同往,坐满一、两辆小货车浩浩荡荡去扫墓,大多先祭祀土地神。然后在亲人墓前摆上酒食、果品和鲜花,燃起香烛,压上墓纸,再将纸钱焚化,磕头行礼,最后当场将酒食、肉、果吃完回家,一般会准备五牲祭拜祖先,当中少不了蛤、螃蟹、鸡、鸭等。祭拜完毕便当场剥蛤吃,然后把蛤壳丢在坟前,表示子孙已来扫过墓。

  回中国寻宗认祖、祭拜先人,则是近一二十年新加坡华人兴起的潮流。在清明节前,祖籍海南的新加坡华人见面时往往会用家乡话互相询问:“回屋(家乡)做清明不。


殡仪套餐推荐
/ Package
推荐套餐
安心服务
简约而不简单,温暖最后一程
3800元
服务内容
(15项)

1.寿体净身更衣服务

2.寿体基础化妆服务

3.陪同死亡证明办理

4.遗体接送预约

5.陪同殡仪馆手续办理

6.陪同陵园手续办理

7.撰写讣告

8.引导祭祀服务

9.陪同火化服务

10.陪同安葬服务

11.祭日提醒服务

12.陪同户口注销办理

13.普通/豪华商务车全程服务

14.礼盘(借用)

15.暖水瓶(借用)

殡仪用品
(12项)

1.寿衣五件套

1.寿服(唐装五件套)

2.实木板骨灰盒(4选1)

3.守灵蜡烛3对

4.火纸3捆

5.包布盖布

6.供香3把

7.遗像制作装裱

8.普通香炉

9.普通灵位牌

10.胸花孝章按需

11.铭旌

12.普通记账本

咨询此套餐
推荐套餐
尊享服务
标准服务流程,莫负离别时光
5800元
服务内容
(15项)

1.寿体净身更衣服务

2.寿体基础化妆服务

3.陪同死亡证明办理

4.遗体接送预约

5.陪同殡仪馆手续办理

6.陪同陵园手续办理

7.撰写讣告

8.引导祭祀服务

9.陪同火化服务

10.陪同安葬服务

11.祭日提醒服务

12.陪同户口注销办理

13.普通/豪华商务车全程服务

14.礼盘(借用)

15.暖水瓶(借用)

殡仪用品明细
(12项)

1.寿服(现代装七件套)

2.黑酸枝木骨灰盒(4选1)

3.守灵蜡烛3对

4.火纸1件

5.包布盖布

6.供香3把

7.遗像制作装裱

8.普通香炉

9.实木灵位牌

10.胸花孝章按需

11.铭旌

12.普通记账本

咨询此套餐
推荐套餐
臻选服务
品质人生送行,感悟生命真谛
7800元
服务内容
(15项)

1.寿体净身更衣服务

2.寿体基础化妆服务

3.陪同死亡证明办理

4.遗体接送预约

5.陪同殡仪馆手续办理

6.陪同陵园手续办理

7.撰写讣告

8.引导祭祀服务

9.陪同火化服务

10.陪同安葬服务

11.祭日提醒服务

12.陪同户口注销办理

13.普通/豪华商务车全程服务

14.礼盘(借用)

15.暖水瓶(借用)

殡仪用品
(12项)

1.寿服(现代装七件套)

2.红木骨灰盒(4选1)

3.守灵蜡烛3对

4.火纸2件

5.包布盖布

6.供香5把

7.遗像制作装裱

8.高档香炉

9.檀木灵位牌

10.胸花孝章按需

11.铭旌

12.高档记账本

咨询此套餐
推荐套餐
至臻服务
高端管家服务,绽放一世风华
9800元
服务内容
(15项)

1.寿体净身更衣服务

2.寿体基础化妆服务

3.陪同死亡证明办理

4.遗体接送预约

5.陪同殡仪馆手续办理

6.陪同陵园手续办理

7.撰写讣告

8.引导祭祀服务

9.陪同火化服务

10.陪同安葬服务

11.祭日提醒服务

12.陪同户口注销办理

13.普通/豪华商务车全程服务

14.礼盘(借用)

15.暖水瓶(借用)

殡仪用品
(12项)

1.寿服(现代装七件套)

2.红木骨灰盒(4选1)

3.守灵蜡烛3对

4.火纸2件

5.包布盖布

6.供香5把

7.遗像制作装裱

8.高档香炉

9.檀木灵位牌

10.胸花孝章按需

11.铭旌

12.高档记账本

咨询此套餐
满足简朴操办一切流程,省心省钱。
更多套餐内容敬请致电咨询
19092575717